【精彩校园】濮阳兴龙学校篇:做兴龙人 行兴龙事 铸兴龙魂
办学15年来,兴龙学校为重点中学、大学输送了大批合格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该校被评为省、市级“办学先进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家长规范化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学校”“规范化学校”“文明学校”“一级管理学校”等。
校长谈发展
兴龙学校位于中原路东段,于繁华城市之外,处静谧深巷之中,校园美丽整洁,教室宽敞明亮,读书声朗朗,欢笑声阵阵。该校五位本报小记者跟随记者一起采访校长于立刚,了解学校的过往,熟悉学校的现在,憧憬学校的将来。
身为一校之长,于立刚颇为随和,用学生的评价,那就是“和蔼可亲”。他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像讲故事一样畅谈起自己的择业,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好奇的学生们听得是津津有味。
要说兴龙学校的前身,那可以追溯到1997年创立的保成学校,在当时可是濮阳小有名气的贵族学校。2002年,于立刚接手该校,将贵族学校办得更加亲民,他不仅在教育办学上下功夫,还冥思苦想将学校更名为“兴龙学校”。这四个字中包含了多种含义,其一是濮阳因出土中华第一龙,把中华文明五千年又向前推了一千多年,因此被誉为“中华龙乡”,取名“兴龙学校”既有中华龙乡的骄傲之情,又有振兴龙乡教学之意;其二,望子成龙,教育兴龙。因为大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而成龙的途径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成功。
听着学校名字的由来和寓意,小记者们若有所悟,不时地频频点头。这时,于立刚笑着指指孩子们身着校服上的校徽标志,这里更有寓意。这个圆圆的校徽最上面是“兴”字拼音首字母的变形,最上面的圆像太阳,整体看来犹如“X”(兴龙)托起冉冉升起的太阳。并且,这也像一个人的变形,看似张开着双臂,充满了活力;“X”下面连接的地方又构成了“龙”字首字母“L”的变形,并且下面一层层蓝白相间处犹如知识的海洋,周围是稻穗,头顶是皇冠。“校徽不仅是一个标志,它寓意着拼搏向上的精神。”于立刚感慨地说,希望学生们在兴龙学校学有所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知识,获得成功。这是于立刚办学的初衷,也是他办学的方向。
兴龙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与时俱进、教育创新”的立校指导思想,确立“德智兼修、身心俱健、突出特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人性化管理。“从教师探究新课改实施学校‘六三三’高效课堂模式而创作‘学案’,到小学三年级起各班学生自我教育而自行创作班歌。”于立刚说,从优秀学生的培养到“三差生”的精准转化等,无不体现了他们对教育内涵的深刻诠释和教育中的智慧和大爱。
该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师在工作中互相交流,不断改革创新。在教师中间开展“五个一”活动:人人自测一次大纲;人人参与一次教师基本功提高赛(一节好课、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普通话),人人一本教学心得日记,大家在施教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评议,在评议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教师以老带新,新老人才互补型的教研活动,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我们的教育要立足未来,让孩子赢在未来。”于立刚说,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实践,况且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的拔尖人才,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校实行高效课堂模式,那就是十六字教学法:“先导先学、学完反馈、精讲精练、当堂达标”。“聚焦课堂,让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学、多展示。”于立刚说,从聚焦课堂到决战课堂,再到决胜课堂这三环,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创新,并且通过历届毕业学子在高校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便可证明,该教学模式实用而有后劲。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于立刚在全校师生中提出了创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组织开展“师德面面观”活动,活动评比中,家长信息反馈时这样说:“孩子在老家上学,妈妈专门在家给孩子做饭,照顾起居。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还很任性。自来到贵校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不仅懂得了尊重父母,而且学习自觉了,学习习惯好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我们对此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百分之百的放心。”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文化课的信心,兴龙学校以班为单位,坚持每天集体宣誓。誓言让学生排除杂念,誓言让学生相信自己,誓言让学生信心倍增。为了使学生养成好学习生活好习惯,学校发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班级自编不同主题的“班歌”,如“学习习惯歌”、“健康安全歌”、“班级文明建设歌”。此外,学生在就餐前不仅要静思,还要背诵感恩词,从中反思当天所学与所得,学会感恩。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谈起今后的发展,于立刚感慨地说,今后将着眼于学校的软件提高,做智慧教育,培养学生高校学习能力,让兴龙学校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在硬件不断提升,让校园更加美丽,让学生学习更快乐,生活得更舒适。
老师讲故事
李鹏:寓教于乐
在踏入教育这个行业之前,我踌躇满志,信心满满,非常憧憬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可当我真正踏入教育这个行列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因为学生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满脑子都是玩。
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带的班里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抽屉里乒乓球拍就好几套。喜欢运动是好,但是他太痴迷这个爱好了。每次上课都过了几分钟,他才风风火火地从操场往教室跑。有时,还不到下课时间,他就开始蠢蠢欲动,手里攥着乒乓球拍准备往操场跑。
有一次上体育课,我走到正在打乒乓球的这个小男孩面前。我说:“咱俩打一场比赛吧,一人11个球,谁输了就答应赢的人一个愿望。”毫无悬念,他输得体无完肤。这时我严肃地提出了我的愿望——把乒乓球拍放我办公室。除了体育课,其他任何时间不准打乒乓球。愿赌服输,心服口服的小男孩很乐意接受这种惩罚,并且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玩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天性,不能靠纪律和威严强行压制学生。倘若不让他们玩,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班级制定了奖惩分明的奖惩制度,将全班48名学生按照成绩和表现分成四个组:学习成绩优异,进步幅度大,平时表现好,上课回答问题的都给予奖励。这奖励或是一部电影,或是2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亦或是一节篮球、乒乓球讲坛。对于上课不积极听讲,学习成绩退步较大,纪律不好的组施以惩罚,或是一次打扫卫生,或是一张总结反思,或是一次晚自习过后再加20分钟的学习。学生们凡事都喜欢竞争,都想拿第一,从而获得奖励。于是,他们对待学习刻苦认真,对待纪律严格遵守。因此,我们的班风就变得踏实渐进,学生的成绩日益提高,寓教于乐。
杨星星:幸福的园丁
我们总是把学生比喻为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辛勤劳作的园丁,没有园丁的辛勤劳作,花儿不能盛开。同时,也正是花朵的盛开,才彰显出了园丁的存在意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园丁和花朵那样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在我一年半时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孩子们发生了无数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故事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才让我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意义。
踏入教师行列,我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看到孩子们学会知识而微笑时,我内心是满足的;当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在阳光下玩耍时,我内心是平静的;当看到孩子们刻苦努力考出好成绩时,我内心是骄傲的……学生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的心,同时,我的一举一动也在影响着学生。
在我带六年级毕业班时,工作压力很大,害怕孩子们考不好,这中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无法忘怀。因为是毕业班,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晚上补课,每天早晨提前到班。对此,孩子们内心是抗拒的,是不愿意的,但是我说:“你们做到的,老师也会做到,并且老师要比你们做的还要好。”于是,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与孩子们一起起床,一起入睡,一起吃饭,一起练字,一起背文章……
在这期间有,一些孩子坚持不下来,大家就去帮助他们。班级氛围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浓,学生学习的热劲越来越大,最终大家都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我发现自己内心是满足的,最幸福的时刻应该莫过于此吧!
楚明华:成长在兴龙,感恩于心中
不知不觉来到这儿工作5年了,有很多同学问我:“你怎么在一个学校干那么长时间?”“可能是习惯吧!”我想,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里,无意中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吧!
兴龙见证了我的成长,从一个天真稚嫩的毕业生到现在可以承担责任的教务主任,我知道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很多地方还需要潜心研究学习。记得我刚毕业那年带的第一批学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他们读小学,我带美术课,一张张笑脸透着天真烂慢,我知道,我喜欢这些孩子,喜欢这个职业,刚毕业我也是个学生,所以跟他们也能打成一片,我带领着他们参加过北京的绘画比赛,很多同学还拿了奖牌,我还获得了“优秀辅导老师奖”。
欢乐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当九年级学习毕业时,看着他们离我而去时,我有些不舍,而更多的是期望,我依然在这里守着这个“家”。同时,我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更是一条情感的纽带。
有时候,学生对老师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情感的寄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才会明白这种情感是相互的,我多么希望我带出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所以,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我都很珍惜,也很感恩,感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这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感恩我们这个大家庭每天都可以融洽相处,感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辛勤工作。
在兴龙成长着,感恩着,希望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也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带着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畏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让我们共同的“兴龙”之家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