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离不开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成人要注意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学前儿童多接触各种颜色,指导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并经常教育他们做精确的辨认。(二)听觉的发生发展1.听觉的发生(1)胎儿的听觉反应。医学研究表明,胎儿耳朵的构造(从外耳到内耳)大约在妊娠6个月时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全,可以感受到声音。(2)新生儿的听觉能力。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已有了听觉反应。半个月左右的新生儿把头转向声源的现象已较为普遍。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而不喜欢噪声;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7~8个月的婴儿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学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总的来说,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的进行不断完善。研究表明,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是一直在增长的,成年以后,逐渐有所降低。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在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儿童基本上能辨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122.听觉的发展触觉的发展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也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甚至早产儿也能发生巴宾斯基反射。2.口腔的触觉儿童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能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当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口的触觉探索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3.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胎儿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如抓握反射。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出现在4~5个月,是以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为标志的。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距离、大小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距离方位01.形状02.大小03.1.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个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中间等方位词所标志的空间相对关系。上下左右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岁后儿童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当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方位词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往往把左右方位词与实物结合起来。实验证明,儿童在婴儿时期已经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3岁儿童基本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试验表明,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他们在幼儿期的形状知觉和图形辨别,逐渐与掌握图形的名称结合。2.形状知觉3.距离知觉它既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既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也包括前庭觉等除嗅觉外的其他感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为了判断早期的婴儿是否具有深度知觉,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在1961年设计了“视觉悬崖”实验,如图4-1所示。实验表明,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说明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的,也来自内部的。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等;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神经细胞的某种状态也可成为时间信号。用计时工具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01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工具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02(二)时间知觉儿童在幼儿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时间。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01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02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03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3岁前儿童缺乏观察力。3岁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观察的持续性逐渐延长观察的细致性逐渐增加观察的概括性逐渐提高观察方法逐渐掌握丁祖荫的研究(1964年)也说明,儿童对图画的认识逐渐概括化。他提出,儿童对图画认识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BDAC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对图画的认识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教给有效的观察方法运用多种感官观察PART04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12************学前心理学万湘桂康素洁主编PART04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PART04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理解感觉、知觉、观察等概念,了解感知觉的作用和种类。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策略。把握感知觉的特性,初步掌握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每个感觉器官对物体一种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如我们面前放一个红色番茄,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呢?我们用眼睛看一看,知道它有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用嘴去咬,知道它味道很甜;用鼻子闻一闻,知道它有淡淡的清香;拿在手上摸一摸,知道它表面光滑;掂一掂,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我们的头脑接受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还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如人们能够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身体的舒适与否等。例如,“洗澡后,我感觉凉爽多了”“我正在跑步”“我感觉好渴啊”等就是感觉对机体本身状况的反映。(二)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但任何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区别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联系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的功用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也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感知觉既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是根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特点和刺激物的不同来源而划分(见表4-1)。类别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映属性外部感觉视觉760~400纳米的光波视网膜的视锥和视杆细胞黑、白、彩色听觉16~20000次/秒音波耳蜗的毛细胞声音味觉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舌、咽上的味酶的味细胞甜、酸、苦、辣、咸等味道嗅觉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鼻腔黏膜的嗅细胞气味肤觉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害性刺激皮肤的和黏膜上的冷痛、温、触点冷、痛、温、压、触表4-1感觉的分类类别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映属性内部感觉运动觉骨骼肌运动、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运动状态、位置的变化平衡觉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直线变速或旋转运动)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身体位置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物理化学刺激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PART04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发展主要表现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儿童的各种感觉从出生时就已经出现,并非通过某一种感觉来认识和探索世界,通常是多种感觉协同进行。触觉03听觉02视觉01视觉的发生发展视觉的发生有研究发现,人的视觉早在胎儿4~5个月时就发生了。例如,当孕妇在进行日光浴时,胎儿即可感受到光的刺激,如果一束强光照在孕妇腹部时,腹内的胎儿就会转脸避开光线。2.视觉敏锐度的发展视觉敏锐度简称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在临床医学上,视觉敏锐度称为视力。在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现有的研究材料说明:1~2岁的儿童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以达到1.04~5岁后儿童的视力趋于稳定新生儿是看不见色彩的,在他们的眼里,世界被知觉为黑、白、灰的世界。研究表明,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出现。如3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区别颜色,4个月时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学前儿童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比和正确辨认的颜色种类都随年龄而增长。颜色视觉的发生发展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3种特性有关。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辨认颜色所以发生错误,可能由于辨认颜色能力没有很好发展,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仔细区分辨别等原因。幼儿对于某些颜色,如天蓝、古铜等,不能辨认或不善于辨认,并非完全由于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在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也没有做有意识的指导。根据丁祖荫、哈永梅于1983年做的幼儿辨色能力的研究,曾得到以下结果:************
- VIP免费下载
- 收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