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池明将军
张池明将军,曾用名张家相、张赤民、张家驹。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东区(今新县泗店乡)傅山村傅家洼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中。家庭五口人,租种三亩稻田。父亲多病,经常带病参加劳动。母亲操持家务,农忙时也下田做一些农活。8岁时入私塾,学名张家相。参加少先队后改为张赤民,抗日战争后期更名为张池明。 张池明在私塾读书两年半,爱好书法,毛笔字工工整整刚劲有力,老师周清恩十分器重,常在他人面前夸奖说:“家相将来能成大器。”1927年秋,因家中无力供其读书辍学。
1927年冬, 张池明随叔叔张柱邦参加农民运动,书写标语宣传革命道理。因为毛笔字写得漂亮,被党的领导人称为“童子学干”,继而吸收他参加了赤色儿童团,入鄂豫边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列宁小学学习深造,当选学校劳动童子团大队部大队长。1928年4月, 张池明任区儿童大队长,光山县儿童团总队长。离家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家里你不用管,革命不要想家,出去要靠自己闯,做事要做好。”同年11月, 张池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于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 张池明到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从事文字宣传工作,几次陪同书记陈昌浩外出巡视,检查督促少共工作。12月,任少共鄂豫皖儿童局常委兼秘书长。1932年2月,到皖西北巡视工作时,参加了苏家埠战役,帮助组织群众搬运战利品和运送伤员。
1968年12月毛主席接见军队高级干部时与张池明(右一)亲切握手
1932年9月, 张池明任红军英山独立第十三团少共团委书记,从此开始由地方转到军队生涯。是年,刚满15周岁。年冬,任红二十七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团少共团委书记。随第二团单独坚持皖西地区斗争,担负恢复原有根据地艰巨任务。参加了胭脂坳、白沙河、双河山、小南津战斗。在同国民党清剿军队作战时, 张池明冰天雪地中仍穿着单衣,饥寒交迫,历尽了艰辛。转战到葛藤山后,与敌激战一天一夜,转回鄂东。到鄂东后,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团少共团委书记。在七里坪战役准备期间的大“肃反”中,张池明被当作怀疑对象押到师关押起来,因不是中共党员够不上“第三党分子”,就被当作“AB团”头儿行残酷拷打、逼供。幸而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到七十三师检查工作时发现此事,将张池明从牢房中解救出来,并调到军司令部当秘书,人称“小秀才”。为适应新的工作勤奋学习,张池明从军长吴焕先身上学到了“沉着、冷静”,从副军长徐海东身上学到了“战争指挥艺术和军人的勇敢”。他严格要求自己,并规定“多思、谨慎、勤劳”的6字要求。办事认真,处处做有心人,全军唯有一本他搞到的中国袖珍地图,一直带在身边,后在长征中这本地图发挥了很大作用。1933年5月,张池明参加攻打七里坪战役。此役全军损失惨重,人员减少一半。在敌第五次“围剿”中,红军损失更加惨重,最后只剩下1000余人,突围到天台山、老君山一带活动,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42年时的张池民
1934年11月,张池明随红二十五军进行长征。参加了独树镇、庾家河等战斗。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苏区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成为长征先期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扎在陕北举行了奠基礼。红十五军团成立后,张池明任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代理作战科科长。劳山战役前,他随军团长、副军团长先到劳山勘察地形,布置作战任务。10月1日开始战斗,激战终日,敌师部及两个团全部被歼,师长何立中被击毙。1937年3月,张池明入延安抗大学习。
1942年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区孙河庄。左起:贺大增、张池明、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张池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作战科代科长。参加平型关战斗、反日军九路围攻战斗后,任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参谋长。1938年6月,为配合国民党晋南战役,张池明指挥第六八八团在町店围攻日军,歼敌5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11月,随陈赓师长率部东进鲁西北,援助国民党专员范筑先抗日,当赶到聊城时,范筑先已牺牲。张池明遂率第一营在荷泽、曹县开展游击活动,后将地方一些游击支队改编为第三四四旅挺进纵队,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挺进纵队改为旅特务团,继续坚持冀鲁豫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春,张池明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政治部主任。率部歼灭为害一方的地主汉奸武装“高二穷种”,大战反动武装李子仪部,伏击曹县日军,缴获山炮一门,受到八路军总部表扬。12月,张池明回到太行山第三四四旅旅部,准备到延安作为冀鲁豫支队代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七大延期召开。
张池明(时用名张赤民)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证
1940年2月,张池明任第六八七团政委,随黄克诚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到达淮北后,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六八七团政委,率部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张池明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政委,9月郑潭口战斗后任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池明注重一边指挥打仗,一边总结对敌斗争经验,1940年1月3日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文章《一年来敌人对冀鲁豫边的“扫荡”与我们反“扫荡”的斗争》,1944年6月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长篇报道《郑探(潭)口之战》。1943年2月,张池明与第三师参谋长彭雄、第八旅旅长田守尧等赴延安学习。3月16日乘船在江苏连云港以东水域遭遇日军巡逻艇,发生激战,包括彭雄、田守尧在内的18名同志壮烈牺牲,其余同志在山东滨海军区独立团接应下脱险。3月底,他再次前往延安,于9月底到达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第十二支部支部书记。1945年4月,张池明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冬,张池明在东北松江军区工作时留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池明奉党中央之命从延安赴东北工作,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哈尔滨卫戍区副政委,哈东地委第一书记兼哈东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政委。参与指挥所部参加“三下江南”作战。1947年5月,张池明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政委。率部参加了夏、秋、冬季三季攻势作战,攻打长春作战。1948年8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后,张池明任第四十三军政委。
1950年5月1日,张池明在解放海南岛兵团指挥部留影。
1949年11月,张池明率部参加广西战役。12月,按照党中央指示移师广东,准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1950年2月,参战部队召开会议讨论作战方针,会议一致同意他提出的“积极偷渡,分批小渡,最后登陆”几步结合的作战方针,并上报中央。不久,毛泽东主席同意此作战方针并批示:“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提早解放海南岛。”3月10日,第三八三团一个加强营首先从雷州半岛启航,经20小时航行在琼东北的赤澄江港登陆成功;4月30日,张池明指挥最后一批部队渡海登陆成功,并随队登上海南岛。经一天激战,海南岛全部解放,国民党海南兵团司令官薛岳逃往台湾。
在海口留影。前排左起:张池明、冯白驹、邓华、韩先楚、李作鹏。
海南岛解放后,张池明兼海南区党委第二书记。1951年4月,兼粤西区党委第一书记;5月兼粤西军区政委。1952年5月,任中南军区后勤部任政治委员、部长。1955年,任总后勤部参谋长;10月,任后勤学院副院长。1962年,张池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学院院长。1965年3月,他率一批同志对后勤的后方基地进行了一个多月勘察,从河南经川陕到成昆,又从湘鄂到两广,走遍半个中国,为后勤工作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工作方案。1967年7月,任总后勤部政委、党委第二书记。
1970年8月,张池明在庐山留影。
1970年7月,张池明参加庐山会议,8月25日在东北组讨论时,他直接向周恩来总理揭露陈伯达、邱会作等为林彪夺权大造舆论的阴谋。1971年春,张池明参加中央在京西宾馆召开的批陈整风会议,再次向中央反映林彪一伙的阴谋。“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张池明和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张令彬,并叮嘱他们要搞好后勤工作,恢复总后的正常秩序。他们不负周恩来总理厚望,顶着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恢复了总后的正常秩序。1975年8月,张池明任炮兵政委。1977年12月,免去炮兵政委职务。
1955年,张池明被授予中将军衔,时年仅38岁,为当时全军最年轻的中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七大代表,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92年,张池明将军75岁生日全家合影。
1985年3月,张池明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正兵团职待遇)。离休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军史》等史料编审工作,参加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七集专题电视片《北上先锋》摄制的领导工作。著有《张池明自述》。在《张池明自述》完稿后,他亲笔留言强调,在加工和修改时,不要描绘,不要虚构,不要夸张。
1997年11月8日,张池明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