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型坦克“虎式”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但存在许多结构性缺陷。许多人认为,在战争年代,作为一个“技术”民族,德国人制造了可靠的装甲车辆,但事实并非如此。1943年1月29日,第502重型坦克营的维修排发布了一份关于“虎式”坦克缺陷的技术报告,这些缺陷是在战斗过程中在野战条件下发现的。
欢迎光临本频道!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列出了一些与早期型号“虎式”坦克操作相关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期的型号中可能得到了部分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虎式”坦克并不是在敌机空袭的极端条件下开发的——开发任务于1941年5月26日下达给亨舍尔公司,批量生产于1942年7月开始。也就是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开发和测试出一个没有“初期缺陷”的良好设计(当然,考虑到所谓的德国精密性)。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报告中提到的一些结构性缺陷:
1. 外部支撑轮的夹具法兰在行驶过程中会松动。结果导致支撑轮、橡胶带和轮辋的严重磨损,甚至可能丢失外部支撑轮。
原因:固定外部支撑轮的法兰太小。固定螺栓太小且太短。
建议:增加固定法兰的尺寸(当然是在工厂进行),增加螺栓的尺寸,使用带防松螺母的螺栓(原来是没有防松螺母的?!),使用不同螺距的螺栓。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报告中提到,亨舍尔工厂寄来的用于防止螺栓脱落的止动环尺寸不符(!)。这涉及到所谓的德国细致入微的问题;而且这些止动环是“虎式”坦克的开发者寄来的(!)。
2. 履带销在行驶过程中滑出。
原因:履带销因防护装置薄弱而滑出。
建议:加强结构。
3. 导轮固定螺栓松动。
建议:在野战条件下检查螺栓的紧固力(定期拧紧)或在螺栓头上钻孔,以便用铁丝锁紧。
4. 冷却系统损坏。
原因:冷却液从软管接头处漏出——软管接头太短。
建议:更换软管接头。目前坦克兵用铁丝绑扎软管,类似于夹箍连接。
原因:在频繁开启和关闭尾部观察孔时,水从散热器中漏出——其中一个闸门压在连接管上并将其向下推,因此连接管松动,导致水从散热器中漏出。
建议:重新定位观察孔(!)。
5. 燃油系统损坏。
原因:燃油箱泄漏——燃油从上箱流入下箱时发生泄漏。
建议:在装配时检查焊接。
原因:由于膜式燃油泵螺栓松动导致燃油泄漏。燃油指示器传感器密封不良(!)。燃油管路固定不牢。
建议:在工厂装配时更好地拧紧所有螺栓并拉紧所有燃油管道。在长途行军后,在野外条件下拧紧螺栓(!)。
6. 发动机运行异常(化油器爆炸声 - 燃烧混合物过度富集)
原因:燃油浮子泄漏(!)并由于重力而下降。由于化油器工作不良,燃料溢出。
建议:加强工厂质量控制。
7. 引擎起火。
原因:由于曲轴密封圈不良,导致泄漏的机油引燃。
建议:改进密封圈的质量。
原因:加油口六角螺母无法正确拧紧(!)。
建议:在野外环境中,不总是能用扳手正确拧紧六角螺母(!)。修改设计以便能够手动拧紧并防止松动(可能指链条上的设计!)。
接下来是一个有趣的建议:让驾驶员能够在不打开后视检查盖的情况下检查机油水平,即安装传感器或警报器(!)。
这只是“初期问题”的部分清单,即使在列出的缺陷中(一些原因可能被省略,以避免文章过于冗长)。报告还讨论了灭火系统的缺陷、传动系统的问题以及在拖曳坦克时的问题(拖车设备不足)。
完整报告请参见俄语版《泥泞中的老虎》,奥托·卡留斯著,2004年,出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缺陷是在一月份的报告中列出的,而“老虎”坦克从1942年夏季开始生产,也就是说已经生产了半年时间(!),但这些缺陷并未被发现和修复。
合理的想法是,德国坦克在战争结束时已经“修补”了所有设计缺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1944年1月起,德国开始生产全新设计的重型坦克“虎王”,但它也有自己的设计缺陷。此外,战争结束时,德国坦克装甲的质量大幅下降。由于盟军空袭造成的物资短缺,德国不得不简化其坦克。例如,在最后一款中型坦克Pz.IVJ(自1944年6月开始生产)中,电动水平瞄准系统被取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