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论、马哲、科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的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性
2、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问题)。哲学的研究领域:(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 (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社会历史观的不同回答)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
3、和中抽象出来的。” 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意识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统一的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实践的含义: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直接客观性(与认识相区别) 自觉的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相区别) 社会历史性(与旧哲学观点相区别)矛盾的两种
4、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区别:(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联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普遍性区别),这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特殊性区别),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
5、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共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
6、畴:原因和结果(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辩证法把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因果特征)必然性和偶然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 区别: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的,也可以不 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联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了道 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1、着重把握必然性 2、充分估计偶然性 3、科学研究的任务
7、就是从偶然现象中找到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现象和本质(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 注意点:1、一切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 2、假象同样表现事物的本质 3、假象是歪曲的、颠倒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4、假象不同于幻觉内容和形式(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和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相统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
8、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前提)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条件)认识活动的三要素:主体、客体、中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
9、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反映论)2、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先验论)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大缺陷:离开时间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把认识看作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发展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
10、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认识的辩证法。总结: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结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者右的错误思想。真理具有客观性,两层含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
11、的。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真理的客观性 人类认识的本性 真理的发展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从广度上说,有待于扩展 从深度上说,有待于深化 从进度上说,有待于发展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区别的标志)联系: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又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没有所谓的谬误,没有谬误也没有所谓真理,一定关系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作为检
12、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注,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不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技能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价值评估的特点:评
13、估是以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评估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了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面人的活动中的目地性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
14、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存方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
15、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
16、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交往;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社会动力体系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改革革命在社会发
17、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
18、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主要表现: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表现: (1)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2)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3)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性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性的现实道路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而提出的论述:1、 把建设
19、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2、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3、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4、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经济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
20、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在于:1、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路线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3、 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
2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2)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新世界的特点(3)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1、 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2、 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3、 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4、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条件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YC/T 616-2024残次烟判定及处理规范
- 医院住院楼混凝土施工承包合同
- 生态农业管理创新技巧
- 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结构调整
- 钢铁冶炼工程招投标实施策略
- 2024年铲车节能减排协议3篇
- 2024展厅装饰装修承包合同(含展品保管与维护)3篇
- 2024年度赵苑离婚协议中子女探望权及监护权协议书3篇
- 社会工作教师聘用协议
- 施工协议书与材料质量
- 期末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汉服娃衣创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3版)》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28天报告425加章2015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二年级上,数学,3个两位数加减,80题,(竖式计算)
-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