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躺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躺椅。
背景技术:2.躺椅是具有新样式与功能用途的家具之一,由于躺椅较传统的椅子更能让人放松,用户处于半睡的状态得到全身的放松和休息,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医院陪护椅、午休椅、户外休闲椅等。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20737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休闲躺椅,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端设有支持架,一端支承架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框架的表面设有面板,所述面板的右端设有可以向上翻起的靠板,所述靠板下方的框架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靠板的下部设有限位卡条,所述限位卡条通过限位挡板可以调节靠板的角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躺椅依靠滚轮和两个支脚支撑框架,人躺在躺椅上后,因躺椅较长,躺椅中部容易下凹产生变形,严重时会造成塌陷。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使躺椅在使用时不易产生变形或塌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躺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躺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移动式躺椅,包括椅座和椅背,所述椅座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一支脚,所述椅座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滚轮,所述椅背通过设置第三螺栓铰接于所述椅座,所述椅座上设有支撑所述椅背的支撑部,所述椅座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椅座靠近所述滚轮的一端,所述扶手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地面形成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所述椅座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支脚通过设置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椅座侧壁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扶手,扶手延伸出第二支脚,两个第二支脚固定连接于椅座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进而有利于对椅座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避免躺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塌陷。
9.可选的,所述椅座包括躺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加强板将第一支脚、第二支脚连接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加强板,有利于提升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对椅座支撑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加强板靠近地面的部分向上凹陷,所述加强板的底面呈弧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底面的加强板,当有物体不小心滚落至椅座底部时,弧形凹陷部位有利于用户伸手抓取物品。
13.可选的,所述椅座上穿设有滚轴,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轴的两端,所述滚轴的两端沿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滚轴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加强板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轮,和固定滚轮的固定螺母,当滚轮出现破损时,用户可通过拆卸固定螺母来更换滚轮,有利于方便地拆装滚轮。
15.可选的,所述滚轴上套接并固定有两个卡箍,所述滚轴穿过椅座的位置位于所属滚轮和所述卡箍之间,所述卡箍贴近所述椅座,所述卡箍无法穿过所述椅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于滚轴上的卡箍,且卡箍无法穿过椅座,从而卡箍限制滚轴于椅座内滑动,进而避免滚轮碰到加强板。
17.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椅背下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椅座,所述椅背的背面设有多个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沿椅背的高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支撑杆能通过转动卡入不同卡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和支撑条,支撑杆可卡入支撑条形成的卡槽内进而对椅背进行支撑,并且可通过转动卡入不同卡槽内从而对椅背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有利于用户将椅背调整至舒适的高度。
19.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放置杆和垫块,所述放置杆设置于所述扶手背离所述第二支脚的侧壁,所述放置杆朝向所述椅背的侧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为圆弧形,所述放置槽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三螺栓的轴线上,所述垫块有多个,所述放置槽内通过叠加垫块对所述椅背的背面进行支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放置杆,放置杆上开设有放置垫块的放置槽,通过于放置槽内叠加垫块支撑椅背,用户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垫块对椅背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有利于用户将椅背调整至舒适的高度。
21.可选的,所述椅座靠近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存储盒,所述存储盒用于存放所述垫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存储盒,存储盒对放置槽内取出的垫块进行收纳,有利于避免放置槽内取出的垫块发生丢失的情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两个扶手,扶手的一端向地面延伸形成第二支脚,第二支脚位于椅座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进而有利于对本躺椅中间部位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本躺椅使用时出现变形甚至塌陷的情况;
25.2.通过设置加强板连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提升了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对椅座支撑的稳定性;
26.3.通过于滚轴上设置卡箍,卡箍限制滚轴于椅座内进行滑动,进而避免滚轮碰到防护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可移动式躺椅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可移动式躺椅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放置块、垫块和第三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沿a
‑
a线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椅座;11、躺板;12、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第一支脚;
15、加强轴;2、椅背;21、第三螺栓;22、支撑条;221、卡槽;3、支撑部;31、支撑杆;32、放置杆;33、放置槽;331、卡块;4、滚轮;41、滚轴;411、外螺纹;42、固定螺母;43、垫片;44、卡箍;5、扶手;51、第二支脚;52、第一螺栓;53、第二螺栓;6、垫块;61、贴合壁;62、凹槽;7、存储盒。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实施例一: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躺椅。参照图1,可移动式躺椅包括椅座1和椅背2,椅座1为长方体形,椅背2为长方形板,椅背2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三螺栓21与椅座1铰接,第三螺栓21靠近椅座1的上端面。椅座1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扶手5,椅座1上设置有支撑椅背2的支撑部3,椅座1长度方向远离第三螺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脚14、靠近第三螺栓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4,第三螺栓21位于滚轮4和第一支脚14之间。
36.参照图1和图2,椅座1包括躺板11和加强板,躺板11的板面沿水平方向设置,加强板的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第一加强板12有两块,第一加强板12固定连接于躺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并延伸至第一支脚14的侧壁上,第一加强板12的顶面与躺板11的上板面齐平。第二加强板13固定连接于躺板11长度方向远离椅背2的侧壁上、并连接两个第一支脚14的侧壁,第二加强板13的顶面与躺板11的上板面齐平。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靠近地面的部位部分向上凹陷,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朝向地面的端面呈弧形。两个第一加强板1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加强轴15,加强轴15位于第一加强板12远离第一支脚14的一端,加强轴15靠近第一加强板12的上端面。
37.参照图1和图2,扶手5位于两个第一加强板12背离躺板11的板面上,扶手5的一端位于滚轮4的上方、并通过设置第一螺栓52固定连接于第一加强板12上,扶手5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形成第二支脚51,第二支脚51位于第一加强板12的中间部位,第二支脚51位于滚轮4和第一支脚14之间。第一加强板12穿设有第二螺栓53,第二螺栓53螺纹连接于第二支脚51,第二支脚51通过第二螺栓53固定连接于第一加强板12上。
38.参照图2,第一加强板12上穿设有贯通两块第一加强板12的滚轴41,滚轴4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滚轴41位于加强轴15的下方,滚轴41的两端凸出第一加强板12朝向扶手5的侧壁,滚轮4转动连接于滚轴41凸出第一加强板12的部位。滚轴41的两端设置有沿滚轴41周向分布的外螺纹411,外螺纹411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2。滚轮4位于第一加强板12和固定螺母42之间,固定螺母42的侧壁抵接于滚轮4的侧壁,固定螺母42避免滚轮4于滚轴41上脱落。滚轴41上还套接有垫片43,垫片43位于第一加强板12和滚轮4之间,垫片43的侧壁抵接于第一加强板12的板面和滚轮4的侧壁,垫片43避免滚轮4抵接第一加强板12板面从而影响滚轮4转动。
39.参照图2,滚轴41上套接并固定有两个卡箍44,卡箍44为圆筒形,卡箍44位于第一加强板12背离滚轮4的一侧,两个卡箍44的侧壁分别抵接于两个第一加强板12的板面,卡箍44无法穿过第一加强板12,卡箍44避免了滚轴41于第一加强板12之间滑动。
40.参照图2,支撑部3包括两个支撑杆31,加强轴15贯穿两个支撑杆31的一端,支撑杆
31通过加强轴15铰接于椅座1上,两个支撑杆31分别靠近两块第一加强板12。椅背2背面固定连接有多道支撑条22,支撑条22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着椅背2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支撑条22之间形成卡槽221,支撑杆31能通过转动进入不同的卡槽221内,支撑部3通过转动支撑杆31插入任一卡槽221槽底来支撑椅背2。
4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式躺椅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需要使用本躺椅时,将椅背2向躺板11方向抬起,使得支撑杆31脱离卡槽221,并转动支撑杆31使之对准其他的卡槽221,随后放回椅背2使支撑杆31进入相应卡槽221内,进而用户可调节自己喜欢的椅背2角度。
42.当用户不需要使用躺椅时,可通过手持第一支脚14将本躺椅的一侧抬起,此时可推动躺椅使滚轮4转动,进而将躺椅移动至需要存放的位置。
43.综上,本可移动式躺椅通过设置扶手5,扶手5一端延伸至地面形成第二支脚51,第二支脚51对躺椅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使得本躺椅于使用时躺椅的中间部位不易发生弯曲或塌陷,并且还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12连接第一支脚14和第二支脚51,第二加强板13连接两个第一支脚14,大大提升了本躺椅的稳固性。
44.实施例二:
4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躺椅,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部3包括放置杆32和垫块6,放置杆32固定连接于扶手5上,扶手5远离第二支脚51的一端为圆弧形,放置杆32位于扶手5背离第二支脚51的侧壁上,放置杆32弯曲呈圆弧形贴合并固定于扶手5的侧壁,放置杆32朝向椅背2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33,垫块6有多个,垫块6叠加放置于放置槽33内,第一加强板12背离滚轮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盒7,存储盒7用于存放垫块6。
46.参照图3和图4,放置槽33的形状呈圆弧形,放置槽33贯通放置杆32的上端面,放置槽33的圆心位于第三螺栓21的轴线上,垫块6为长条块,垫块6的两弧形侧壁滑动接触于放置槽33的槽壁,垫块6上与弧形侧壁相邻的上下侧壁为贴合壁61,叠放于放置槽33内的垫块6通过贴合壁61互相贴合,第三螺栓21的轴线位于贴合壁61所在的平面内。
47.参照图3和图5,放置槽33为t型槽,放置槽33槽口处相对的侧壁凸起形成两个卡块331,垫块6两弧形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62,凹槽62供卡块331卡入,凹槽62位于垫块6弧形侧壁的中间部位,当垫块6放置于放置槽33内时,垫块6一端抵接于放置槽33的槽底,垫块6的另一端露出放置槽33外,椅背2的背面贴合于垫块6露出部分的贴合壁61上,放置槽33内通过叠加垫块6对所述椅背2的背面进行支撑。
48.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需要使用本躺椅时,如果觉得椅背2较低,则将椅背2转动靠近躺板11的方向,将垫块6从放置杆32的端部放入放置槽33内进行叠加,如果觉得椅背2角度过高,则将垫块6从放置槽33内滑出,随后将椅背2转回垫块6上即可。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